查看原文
其他

读懂这九件事,你就懂了中国人的极致浪漫

孔学堂 2021-10-19

  有人说,一个人有两种生活,日常生活和内心生活,后者更为重要,它才是人的真正生活。


  在古代,人们有“九雅”,不管过得好不好,这九件小事总会被他们拿出来消遣一二。也正是如此,他们有了内心生活,有了浮生偷闲的时刻,有了自己不为外人道的小乐趣。古人九雅,在于修养身心,莫管他人怎么看,自己快乐,世界才快乐。



焚香


一炷烟中得意,

九衢尘里偷闲。


  人们对香的喜好是与生俱来的天性,有如蝶之恋花、木之向阳。古人读书以香为友,独处以香为伴,衣要以香熏,被要以香暖,调弦抚琴,清香一炷可佐其心,而品茗论道、雅集会友无不以香为聚。


  文人一天的生活是从一炷香开始的,明人毛元淳在《寻乐编》中说:“早晨焚香一炷,清烟飘翻,顿令尘心散去,灵心熏开,书斋中不可无此意味”。


  陆游在绍兴闲居时曾作诗《假中闭户终日偶得绝句》描写自己的生活处境:“官身常欠读书债,禄米不供沽酒资。剩喜今朝寂无事,焚香闲看玉溪诗”,即使连书也买不起,酒钱也凑不齐,也要有一缕香丝伴读。


  大文豪苏轼除了喜焚香,还是当时的制香达人。在被贬儋州时,除了日啖荔枝三百颗,还给自己做了“息轩”,日日焚香静坐,尘里偷闲。而苏轼的大弟子黄庭坚也是一个“香癖”,他说:香可净气。闲来无事,最爱找个精致的小铜炉,在香几燃起一炷香,闭目静坐。无论是官场归来急需去浊存清,还是提笔作诗期待灵感涌现,或是独处需要六根清净,一抹香气,足矣。


  今人之匆忙且颇多喧嚣纷扰,既然世事纷繁,何不燃香一炷,把自己安放在舒适的房间,看轻烟缕缕缥缈,让原本庸常的环境,增添一份古意与超然,于烟起时寻片刻宁静,尘外藏心,在香气氤氲中,觅一方心灵。


  一炷烟中得意,九衢尘里偷闲,与香为友,沉而忘俗,累了的时候,别忘了感受焚香的浪漫。



抚琴


若心自适,

无弦也可。


  懂乐器的人,无论何时何地,弹指一挥间,就能自得其乐。


  古时有个叫公明仪的琴师,对着一群牛弹琴,牛没有反应。他便模仿小牛叫唤的声音再弹一曲,牛依旧无动于衷。公明仪感叹:对牛弹琴,不懂欣赏。


  但细想,真正悠然自得的人,不会为外界耿耿于怀,总有一股“自我”的劲儿。陶渊明不会弹琴,但也长年在家中放一把无弦琴,每逢酒酣意适,轻轻抚摸,无声胜有声,也不失为一种寄托。


  日日穿梭于喧闹,许多人闲暇时寻物寄情,读书、喝茶、摆弄花花草草……这些一个人做的事情,仿若雾霾天的新风系统,让人心顺畅。而抚琴,也是一种美好浪漫的选择,当情绪上空阴云密布时,不妨在琴前坐定,只觉安静的力量在心中滋长,一曲过后,浑身的戾气尽散而逝,整个人如雨后初晴般澄明。


  若心自适,无弦亦可,与琴为友,取悦自己,沮丧的时候,别忘了感受抚琴的浪漫。


品茗


淡中有味,

点茶三昧。


  茶有百味,用心冲泡品尝,总有令人心生喜悦的力量。


  苏东坡到杭州上任时,净慈寺的南屏谦师听闻,专门赶来为东坡点茶。风尘仆仆,匆匆相见,谦师却气定神闲,细细研磨。东坡坐在对面,静静看他煎水,注水,调膏,手执茶筅,旋转击拂,面容静谧如佛。


  在谦师的手中,茶汤泛起细腻的乳白泡沫。事毕,东坡双手举起茶盏品茶,回味良久。他当场作诗一首:道人晓出南屏山,来试点茶三昧手。忽惊午盏兔毫斑,打作春瓮鹅儿酒。“三昧”,意思是止息杂念,心神平静。这种静水流深式的参悟,是禅,也是人生况味。


  茶静心、静神,一杯一盏间,尽是人生工夫,在慢斟细品里,是一种闲适,更是一种人生态度。泡上一壶茶,择雅静之处,与友对饮,或自斟自饮,涤烦益思,振奋精神。


  淡中有味,点茶三昧,与茶为友,静水深流,烦躁的时候,别忘了感受品茗的浪漫。



酌酒


我有一壶酒,

足以慰风尘。


  酒,在过去的千百年间,为人们带来灵感、点燃激情、平添乐趣。


  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苏轼在亦真亦假的幻境里,思考时间与空间的哲学问题;“岑夫子,丹丘生,将进酒,杯莫停”,李白在推杯换盏的狂欢里,放下流浪与朋友相拥;“造饮辄尽,期在必醉。既醉而退,曾不吝情去留”,陶渊明在一饮而尽的相邀里,找到梦寐以求的纯真与洒脱。


  而1600多年前的那场曲水流觞,更是千古流芳。东晋永和九年,王羲之与名士谢安、孙绰等41人来到新修的兰亭,做流觞曲水之戏。他们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,借着宛转的溪水,以觞盛酒,让盛满美酒的觞顺流而下,当酒杯一路漂过弯弯曲曲的溪流,在谁的面前停下的时候,谁就要罚酒作诗。


  惠风和畅、茂林修竹之间,他们醉意朦胧,魏晋名士们洒笑山林,他们饮的不仅仅是酒,更是一种不受拘束的旷达。


  我有一壶酒,足以慰风尘,与酒为友,欢乐的时候,别忘了酌酒的浪漫。


听雨


卧眠听雨,

一梦浮生。


  有雨的日子,总会想起一首南宋《绝句》:古木阴中系短篷,杖藜扶我过桥东。沾衣欲湿杏花雨,吹面不寒杨柳风。在那个遥远的日子里,他一个人乘船去游玩,扶着藜做的手杖上桥,一路往东。杏花轻洒肩头,花瓣上缀着细雨滴,欲湿未湿。似乎有雨路过的地方,都是一幅幅美丽的中国画卷。


  “竹斋眠听雨,梦里长青苔。”雨天最惬意的时候,就是躺在家中床上听雨。雨中入眠,连梦里也长出潮湿的青苔,意识仿佛化成了雨滴,和世界的界限慢慢消失在滂沱的雨声中。而当慵懒醒来,闻见空气中有了潮湿的味道,心情也立马清新起来。


  没人会责怪这种富有情调的慵懒。一个人骨子里浪不浪漫,要看他怎么看待下雨天。清代生活家张潮就说,春雨宜读书,夏雨宜弈棋,秋雨宜检藏,冬雨宜饮酒。常人眼中恼人的雨天,被他说得像一幅画。


  我们未必能改变环境,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。卧眠听雨,一梦浮生,与雨为友,适当慵懒,享受雨天的浪漫。



赏雪


晚来天欲雪,

能饮一杯无。


  有时觉得,珍惜当下是种生活的才能。譬如身处炎夏,我们会想念冬的冰凉,但在隆冬腊月,多少人会感受冬日的美丽?


  那是一个冬日,新酒初酿,火炉正红,天欲飘雪,此情此景,让白居易心头一热,如果老友能在这时前来和自己在火炉边小酌几杯共赏美景,该是何等畅快而尽兴!到底白居易真正邀还是没邀,那个叫刘十九的老友来还是没来,其实已经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这种状态下的温情和暖意。


  也许在寻常人看来,这也许只是平凡到不值一提的生活片段,但在白居易这种趣味十足又雅兴十足的人看来,却是雅致非常。其实,是否活得悠闲从容、趣味盎然,都在于我们眼里能否发现当下的美丽。


  晚来天欲雪,能饮一杯无,与雪为友,享受寻常之事,感受赏雪的浪漫。


候月


今人不见古时月,

今月曾经照古人。


  月亮是中国人最古老浪漫的意象。


  有诗人说:观月须临水,须独往,须空旷幽绝之地,如此方能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。张若虚正是在这样的情境下,写下《春江花月夜》的千古名篇。


  顽童李白,传说干过醉酒江中捞月的傻事,但面对月亮这位知己,更多也展示了自己深沉善感的一面:花间一人独酌,便把酒邀月,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。


  有人说:月亮是天空的眼睛。而望月,也是凝望自己。


  以月为镜,独与天地相往来,感受候月的浪漫。



莳花


侍花如侣,

读花如人。


  莳花即栽花。宋代诗人林和靖,用如今的话来说可算“花痴”。他长住山上,终身不做官,不娶妻不生子,只在住处周围种满梅花,终生与花及一只白鹤为伴,后人称“梅妻鹤子”。


  花非花而胜似伴侣,乃爱花者至高浪漫。清代名士朱锡绶曾以花卉喻女子:菊,才女之善文章者也;荼蘼,善谈禅者也;芍药,名土之妇也;莲,名士之女也,惟兰为绝代美人……


  侍花如侣,读花如人,感受莳花的浪漫。


寻幽


山光悦鸟性,

潭影空人心。


  游山玩水,欣赏它深邃幽缈、深不可测的含蓄之美,叫“寻幽探胜”。


  试着想象一下,曲曲折折的山间小路,通向幽静的地方,自己踩在青石路上,仰头一望,天上云烟氤氲,雾气缭绕。转头一看,身边的树木枝乌叶青。低头一瞄,青苔微生。寻幽探秘,泉水叮零,弯弯曲曲引人入胜。侧耳倾听,兴许有鸟儿轻啼,声声清明。


  此刻,不问世事,只给自己一点时间,置身于自然之间。


  生活总有许多纷纷扰扰,既然无法避免,不如偶尔学会抽身而出。去“寻幽探胜”,给自己一个休息的理由,静看山中景色,慢悠悠地过个半天一天。


  摒弃红尘,与大自然一同静默,感受寻幽的浪漫。


一生何事?

松花酿酒,春水煎茶。

人生最极致的浪漫,不过如此。

古人留下的智慧,

提醒着我们就算周身喧杂,

也得多一些闲情雅致。

因为活得最有意义的人,

不是活得最长的人,

而是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。


来源:共产党员、论语公号、阅读公社

图片来源于网络,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

热文推荐

这些古诗题目真的很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

假如唐诗也有排行榜,你觉得哪首第一?

如果生活不如意,不如看看对联调侃自己

背下这66句《论语》,你将提升一个境界!

《红楼梦》诗词合集:万千悲喜,终归一梦

父母在,人生即有来处;父母去,人生只剩归途

《易经》智慧:把握了十二时辰,就把握了人生

人到中年,有多少人活成一部《西游记》

鲁迅已“在线打假”!网友:李白、张爱玲、莫言……也要!!

古代大诗人写给子女的诗,蕴藏大智慧

藏在诗词里的文学典故,美到心醉
世界上最短的妙文,赞不绝口!

“溪山拾遗”征稿启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